不论出于何种心理和目的,除了从情理上谴责,于法也不容,应用法律来治
据报道,3月15日,黄山市2025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笔试开考,而考生汪女士因此前大学室友程某的举动,差点无法顺利参考。
今年1月,汪女士突然发现,自己填报歙县某岗位,不知何故被修改成了黄山区某乡镇岗位。报警后锁定了违法嫌疑人程某。程某交代,其与汪女士既是大学室友,又是同乡,在校期间会一起购买车票,所以掌握了汪女士的身份证号码,尝试登录报考页面并破解“密保问题”后,偷改了汪女士的报考信息。程某称,与汪女士并无矛盾。最终警方开具证明,汪女士顺利改回填报职位。程某因涉嫌违法被处以行政拘留。

此事令人咋舌,网友纷纷指责程某是“塑料闺蜜”,其对汪女士的无端伤害,是害人又害己。考公是人生大事,选择报考某个岗位至关重要,因为它可能承载着当事人量力而行的预判,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许。
可是,程某不仅没有起码的尊重和善意的支持,反而偷改了室友的报考岗位,无疑是恶意破坏了别人的选择。且不说两人关系好不好,哪怕是陌生人,也应尊重他人的追求。程某把汪女士填报的歙县某岗位,改为黄山区某乡镇岗位,究竟是网友质疑的“见不得别人好”,还是为此排除一个竞争对手?相关新闻里没细说,但不论出于何种心理和目的,除了从情理上谴责,于法也不容,应用法律来治。
从法律层面看,掌握汪女士身份证号码的程某,登录报考页面并在破解“密保问题”后,偷改汪女士的报考信息,这不仅违背了别人的考公志愿,其恶意行为本身已涉嫌违法。
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违反国家规定,对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存储、处理、传输的数据和应用程序进行删除、修改、增加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此事中,程某因涉嫌违法被处以行政拘留,警方开证明助汪女士改回填报职位,正是从法律层面拨乱反正。这也警示,任何恶意之行,即使得逞一时,也终将在法律的“照妖镜”下原形毕露。
并无矛盾,却篡改了他人的报考岗位,这样的恶意行为在严肃追责的同时,也让一些人感觉生活中防不胜防。因此考生们应当警惕,在填报个人关键信息时,要增强安全保密意识,妥善保管自己的身份证号码、考生号、登录密码等重要信息,切勿轻易透露给他人。尤其是密码设置,更要加强破解难度,以防有人恶意搞破坏。
红星新闻评论员 彭志强
编辑 赵瑜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