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3月22日电(苏绪 王婷婷)消费是经济增长的主引擎,更是民生福祉的晴雨表。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检察机关始终将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钱袋子里的幸福”作为使命担当,通过公益诉讼、法律监督、犯罪打击等多元化手段,构建起“预防-维权-惩戒”的全链条保护体系,为消费者权益保护提供了坚实的法治屏障。
近日,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人民检察院联合多部门以“共筑满意消费”为主题,开展打卡维权的专项活动,通过法治实践与文化浸润双轮驱动,为古城消费注入新活力。
治理转型:从被动应对到主动出击
传统消费维权往往陷入“事后处置”的困境,而检察机关的介入正在推动这一格局的转变。在食品安全领域,检察机关的监督视角更显前瞻性。推进“舌尖上的非遗”专项监督,实地走访7家“非遗”名小吃,针对牛肉羹硼酸超标问题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就某知名肉粽店员工未办理健康证的问题,督促加强行业整治。
协同创新:从单打独斗到多元共治
消费者权益保护绝非检察机关的“独角戏”。鲤城区检察院坚持“检察+行政+市场”三方协同机制:检察机关推动文旅、市场监管部门开展专项整治,重点规范夜市小吃摊位卫生许可、明码标价等事项,引导辖区老字号餐饮企业建立厨房安心标准,让“舌尖上的泉州”吃得开心更吃得放心。这种“攥指成拳”的治理模式,真正实现了“1+1>2”的治理效能。
法治护航:从权益保护到经济发展
消费权益保护的终极目标不是“零投诉”,而是通过法治激发市场活力。为切实维护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合法权益,鲤城区检察院联合多部门建立涉文旅轻微刑事案件快侦、快审、快判快速办理机制,快速处置游客景区门票纠纷、民宿服务问题等案件。目前,鲤城区文旅消费投诉量下降,游客满意度提升了,实现了“消费环境优化”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良性互动。
站在“十四五”规划的新起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治化进程呈现出三大转向: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治理,从单维惩戒转向系统修复,从区域实践转向全国示范。鲤城区检察院通过“小切口”改革实现“大民生”治理,为千年古城高质量发展注入法治动能。
当法治的阳光照亮每一个消费场景,当千年文脉与现代法治在古城街巷交融共生,我们终将见证:消费不仅是经济增长的数字,更是人民幸福的刻度;法治不仅是权益保护的盾牌,更是文明进步的阶梯。这或许正是新时代“检察为民”最生动的注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