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胡润研究院发布《2024胡润财富报告》,这是该机构连续第16年揭示中国财富家庭的数量、分布与特征。报告显示,近年来,中国高净值家庭数量及总财富呈现小幅下降趋势,但财富传承规模未来将显著扩大,预计30年内传承总额达79万亿元。
报告中将财富家庭分为四个阶段:600万人民币“富裕家庭”、千万人民币“高净值家庭”、亿元人民币“超高净值家庭”、3000万美元“国际超高净值家庭”,每个阶段又分总财富和可投资资产。截至2024年1月1日,中国富裕家庭数量微降至512.8万户,同比减少0.3%,即减少了1.4万户,其中,拥有600万可投资资产的家庭为184.6万户。高净值家庭数量为206.6万户,同比减少0.8%,减少了1.7万户,其中拥有千万可投资资产的家庭为108.9万户。超高净值家庭数量为13万户,同比减少1.7%,减少了2,200户,其中拥有亿元可投资资产的家庭为7.8万户。国际超高净值家庭数量为8.6万户,同比减少2.3%,减少了2,000户,其中拥有3000万美元可投资资产的家庭为5.4万户。
长沙“富裕家庭”达1.74万户
从地域看,财富集中效应显著。长三角地区拥有152万户富裕家庭、62万户高净值家庭、4万户超高净值家庭,粤港澳大湾区拥有接近124万户富裕家庭、51万户高净值家庭、3万户超高净值家庭。
在城市层面,富裕家庭分布呈现出‘3+4+3’的格局。北京、上海和香港位居前三,富裕家庭数量均超过50万户。其次是深圳、广州、杭州和宁波,这四个城市各有超过10万户富裕家庭。佛山、台北和天津位列第三梯队,富裕家庭数量均在5万户以上。
记者注意到,长沙拥有600万人民币资产的富裕家庭数量为17400户,拥有600万人民币可投资资产的富裕家庭数量为6500户;拥有千万人民币资产的高净值家庭数量达到7200户,拥有千万人民币可投资资产的高净值家庭数量达到3800户;拥有亿元人民币资产的超高净值家庭数量达到480户,拥有亿元人民币可投资资产的超高净值家庭数量达到305户;拥有3000万美元的国际超高净值家庭数量达到290户,其中拥有3000万美元可投资资产的国际超高净值家庭数量达到190户。

企业主主导,投资偏好转变
高净值人群中,企业主占比54%,其财富中企业资产占比高达63%,平均拥有160万的可投资资产(包括现金和部分有价证券),以及价值超过500万的住房。金领群体主要包括大型企业集团和跨国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依赖公司股份、高薪和分红获得稳定的高收入,这一群体占比34%。而职业股民(7%)和不动产投资者(5%)比例较去年出现了下滑。
在超高净值家庭中,企业主占比进一步提升至80%,其可投资资产平均达1600万元,房产占比仅13%,显示财富流动性增强。职业股民在超高净值家庭中的比例保持在14%,他们的财富中,现金及股票占比高达78%,房产投资占财富的22%。不动产投资者的比例较去年下降了1个百分点,现为6%,房产投资在他们的总财富中占比超过70%。
胡润还补充,高净值人群未来一年首选投资为黄金,境外资产配置占比16%。此外,他们一年享受24天的假期,热衷于旅游和美食,收藏珠宝、名表、书画等高端消费品仍是其生活方式的重要标签。
来源:湖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