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非遗项目——遵义通草艺术展,近日在贵州省民族博物馆揭幕,成为遵义民间艺术走出遵义,走向全国的一扇窗口。这次展出将持续到5月8日。
本次展览由遵义市红花岗区文联指导,红花岗区民间文艺家协会协办,主题为“匠心筑非遗・通草绘古今”。展览集中展现了以李跃家族三代(左靖、左惠平、李跃)为代表制作的通草堆画精品,展示了遵义非遗技艺历经百年传承与创新突破。

李跃是贵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草堆画”传承人,也是红花岗区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通草堆画由李跃的外公左靖发明创始。20世纪60年代初,在原遵义市工艺美术厂当美工师的左靖,在解析清朝通草画和通草花的基础上,改平贴为堆贴,变彩绘为素堆,创新了不施色彩、多层次厚堆叠堆的手法,创造出了具有遵义特色的民族民间工艺品。母亲左惠平继承这一技艺后,积极大力推广。而李跃在收藏研究的坚实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创作题材,为这一非遗技艺赋予了崭新的时代活力。三代人的不懈坚守与持续创新,淋漓尽致地展现出遵义民间艺术深厚的底蕴与蓬勃的生命力。
通草是一种五加科药用植物,通草堆画是通过切片、设计、制图、雕刻、成形等多道工序堆切而成具有半浮雕立体画作,一度是遵义工艺美术厂出口创汇的拳头产品。

这次参与展览的展品颇为引人注目,其中有李跃多年四处搜集、原本散落在海外的清代通草画珍品,更有其家族三代人精心创作的现代通草堆画,展出的作品总计达176件。

遵义通草堆画堪称遵义工艺美术领域的璀璨明珠,更是红色名城文化软实力的生动体现。此次展览完整地呈现了通草画从清代外销画到现代立体堆画的技艺演变历程。

据介绍,红花岗区民间文艺家协会将持续深入推进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一方面,全力助力通草堆画申报更高层级的非遗项目;另一方面,积极开展非遗进校园、大师工作坊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大力培育后备人才,以及通过“非遗+文旅”“传统+当代”等模式,为遵义民间艺术的产业化发展和传承积极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