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智睿
唯有以“一刀切”的刚性,才能斩断“下不为例”的侥幸,令他们无后门可躲、无退路可走,在规定即底线的清醒下大踏步行得更稳、底气更足
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之初,习近平总书记就明确指出,“规定就是规定,不加‘试行’两字,就是要表明一个坚决的态度,表明这个规定是刚性的。”不加“试行”既展示出中央推进作风建设的坚定决心,更彰显动真碰硬的担当,释放出“八项规定是铁规矩、硬杠杠”的鲜明信号。
不留余地,破解“试探性观望”。“试点”“试行”等表述给人感觉有点含糊,成为过去不少地方政府不作为、慢作为的“挡箭牌”。八项规定出台之初,曾引起一些人“上百个文件管不住一张嘴”的质疑,甚至一些党员干部也在内心盘算着“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然而,从八项规定不加“试行”,到“一般不得”“原则上不”等柔性表述被“必须”“严禁”等硬性要求所取代,“一般”到“一律”的语词之变,让“柔性留白”彻底转变为硬性约束,以确定性消除模糊空间。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规矩是起约束作用的,所以要紧一点。”唯有以“一刀切”的刚性,才能斩断“下不为例”的侥幸,令他们无后门可躲、无退路可走,在规定即底线的清醒下大踏步行得更稳、底气更足。
不打折扣,破解“选择性执行”。八项规定是新时代党的“徙木立信”,体现了言出必行的态度。八项规定实施之初,有人不以为意,认为“雷声大雨点小”;有人心存侥幸,觉得法不责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能让制度成为纸老虎、稻草人。”作风建设没有过渡期,从严治党不容打折扣,从公款月饼禁令到电子红包纳入监管,从酒桌办事潜规则的瓦解到“会所歪风”的销声匿迹,从查处顶风违纪到深挖隐形变异,铁纪真正生威“长牙”,不断释放出越往后越严的信号,促使党员干部作风之变从“不敢”升华为“不想”,将精力聚焦到干事创业的主线上来。干部不舒服一点、不自在一点,老百姓的满意度就高一点,在凡违必究、露头就打的铁律共识前,监督常在、威慑常在就不会是“一阵风”。
不言收兵,破解“阶段性过关”。纠风之难,难在长久,难在防止反复。作风建设必须久久为功,追求“速胜”反而会陷入“整治—反弹—再整治”的恶性循环。八项规定始终在路上,从整治文山会海到纠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从大数据筛查公车轨迹防止车轮腐败反弹,到信访举报分析精准画像,“四风”表现有新变种,整治实招、硬招也推陈出新。作风建设不可毕其功于一役,要及时划分禁区、描深红线,变“运动式整治”为常态化纠治,防止老问题穿上“新马甲”、杜绝“小管涌”沦为“大塌方”。党员干部要在“不加试行”的深远考量之上摒弃过关心态、到站心理,真刀真枪改进作风,干干净净履职用权,踏踏实实为民造福,以滴水穿石之功持续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