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王峻
通讯员 陈桵

陈立昌
“我是百步亭联合调解中心的成员,也是江岸法院的人民陪审员,有什么矛盾,坐下来,慢慢跟我说。”3月4日上午,在武汉市江岸区百步亭社区举办的3.5学雷锋日主题志愿服务活动上,75岁的陈立昌对前来咨询的居民说道。
25年来,这句话被陈立昌无数次说起。从花甲到古稀,陈立昌始终坚守着“小事不出楼栋,矛盾不出社区”的承诺。25年间,他累计调处纠纷1870余起,成功率高达99%,群众满意率更是达到了100%。这一串串数字背后,是他用“四心四情调解法”化解的一个又一个矛盾,是他用智慧和耐心守护的万家灯火。
2000年,刚从企业内退的陈立昌主动请缨担任社区调解员。25年来,他的调解笔记本密密麻麻记录着1870余起案例:从漏水赔偿的毫米级测算,到家庭财产分割的亲情疏导,每一起都浸润着“情、理、法”的智慧。2022年处理张某、李某漏水纠纷时,他连续7天登门查看墙体,用卷尺反复测量受损面积,最终让两家老邻居握手言和。
在百步亭辖区的一个小区内,居民金某与程某因停车问题发生争执,继而动手打斗,双方均受伤。案件被导入诉前调解程序后,陈立昌迅速介入。他戴上眼镜,逐帧查看监控视频,确认案发经过。面对这对“抬头不见低头见”的邻里,他耐心劝和,从“邻里情”和“和谐理”出发,引导双方各退一步。最终,双方达成和解,矛盾得以平息。
陈立昌说:“我参与调解的案件,几乎都是老百姓生活中的大事、要紧事。化解一起案件,就能解开群众的一个心结,这份工作非常有意义。”
李某与张某是十多年的老邻居,但因楼道垃圾未及时丢弃多次发生争执。2025年1月,再次引发纠纷,双方还动起手来,张某家人在拉扯中受伤。收到消息的陈立昌立即登门了解情况,耐心调解,最终促使双方握手言和,李某当场支付了赔偿款,张某也承诺今后会及时丢弃门前垃圾。
在长达25年的调解工作中,陈立昌的手机总是24小时开机,全天候待命。无论是处理停车、漏水等日常琐事,还是涉及离婚、民间借贷、继承、人身损害赔偿等复杂纠纷,他都能迅速响应,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他善于将情、理、法有机融合,找准调解的切入口,灵活运用调解技巧,将矛盾化解在诉前、消除于萌芽状态。
有一次,晚上11点多,陈立昌已经休息,突然被一阵手机铃声吵醒。原来是当事人李某的爸爸来电,表示愿意按照对方所说的金额进行赔偿,希望双方纠纷到此为止。这是一起因学生间的争执引发的家长赔偿纠纷。陈立昌在调解室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释之以法,最终促使双方家长握手言和,两名同学也重归于好。
寒来暑往,陈立昌在人民调解的岗位上默默奉献了25年。他说:“干调解工作,能帮老百姓解决问题,他们满意了,我就觉得值。”

陈立昌
近年来,陈立昌在外出调解时,会带着物业工作人员和社区工作人员一起从事日常调解工作。“我已经70多岁了,不是每个70岁的老人都有这个机会,所以我十分珍惜每一天的工作。”陈立昌说,他希望在工作实践中,将调解知识和文化手把手传授给更多的后辈,“希望发扬团队的优势,为社区的美好生活持续贡献力量。”

陈立昌和团队一起服务居民
陈立昌的调解基因,源于幼时家门前的一道陡坡。父亲是抗日老兵,总叮嘱他帮拉板车的老人推车。“父亲话少,但教会我善良。”10多岁时,他读到雷锋的故事,深受触动:“为人民服务,不是口号,是每天多做一点。”
如今,他2000年搬来百步亭时亲手栽下的行道树已亭亭如盖,虽然已75岁高龄,但他仍挂着“首席调解员”工牌,穿行在楼栋间。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