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北京新生儿听力筛查率超99%,专家:戴耳机时做到两个“60”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2-27 20:29:00    

今年3月3日是第二十六个全国爱耳日。今天(2月27日),记者从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了解到,北京市新生儿听力筛查率、耳聋基因筛查率均达到99%以上,近年来为听障儿童和听力残疾人累计开展个性化康复训练6000余人次,提供助听器、人工耳蜗等听觉辅具23万余件。

当天下午,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在西城区展览路街道党群中心,举办了北京市第二十六次全国爱耳日宣传活动,涵盖听力知识讲座、义诊咨询和最新助听设施设备展示等。

今天(2月27日),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在西城区展览路街道党群中心,举办了北京市第二十六次全国爱耳日宣传活动。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字幕眼镜等听力辅具,将进入北京市辅助器具综合服务管理平台

活动现场聚焦“科技助残”理念,展示了近年来北京市听觉科学技术和信息交流无障碍领域的创新成果、产品应用,如AR字幕眼镜、字幕机顶盒等最新助听设备设施,并提供了现场体验和互动交流的机会。

市民于女士先天听力障碍,当天她体验了这些新的助听设备,感慨颇多。“在我小时候,助听设备不是特别成熟,听到的声音不是特别清楚,导致我的语言发展受到影响。现在的助听设备很成熟,听障儿童语言发展基本没有受到影响,这就是科技的力量。”对于能将语音转文字的助听设备,于女士也给出较高的评价:“我们在听的时候,可能无法百分百掌握信息,有时可能会遗漏,这些设备能把语音转为文字,可以弥补我们在听力上的不足。国家在听觉领域的科技创新,确实能很好地帮助我们听力残疾人更加无障碍地融入社会。”

“据观察,近年来北京市因聋致残及先天听力问题儿童在减少,聋校和康复机构生源也在减少。”北京市康复部主任刘洋表示,“北京市对先天听力损伤儿童人工耳蜗补贴标准高,基本全额补,康复训练按照每年36000元的标准补贴。一些新的高科技听力辅具也将进入北京市辅助器具综合服务管理平台,比如字幕眼镜等设备,残疾人将以优惠价格享受最新的高科技辅具。”

市民体验AR字幕眼镜。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北京市坚持需求导向,构建了覆盖具有首都特色的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听力残疾预防和听力健康服务体系,取得了显著成效。先天性致残因素测查能力明显加强,新生儿听力筛查率、耳聋基因筛查率均达到99%以上;全面推进后天致残因素管控工作,减少听力事故伤残和职业危害;进一步完善康复辅具制度,为听障儿童和听力残疾人累计开展个性化康复训练6000余人次,提供助听器、人工耳蜗等听觉辅具23万余件;深入开展残疾预防知识普及工作,广泛宣传听力保健知识,引导公众养成科学用耳行为。

市民体验柔性康复手。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普通人如何爱耳护耳?专家支招

该活动还邀请了北京儿童医院知名专家,针对儿童、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的听觉环境和听力健康保护需求,提供全面详细的听力知识科普讲座。北京儿童医院等相关医疗机构现场开展了义诊咨询,免费解答居民有关听力疾病方面的问题并提供健康指导、政策宣传等便民服务。

北京儿童医院等相关医疗机构现场开展了义诊咨询,免费解答居民有关听力疾病方面的问题并提供健康指导等。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普通人如何爱耳护耳是现场不少前来咨询的居民关心的问题。对此,北京儿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家邵剑波告诉记者,首先提倡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尽量不要长时间出现熬夜、饮食不规律等情况。同时,要有良好的心态,不论是中小学生还是成年人,都要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压力。最后,现在戴耳机很常见,在佩戴耳机时,他建议尽量做到两个“60”:耳机音量不要超过最大分贝的60%、连续使用耳机的时间不要超过60分钟。

新京报记者 叶红梅

编辑 樊一婧 校对 张彦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