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日上午,泉州港迎来重要突破时刻——马耳他籍"MAJORCA"轮载着泉州企业订购的2.9万吨小麦,安全靠泊肖厝物流码头3号泊位。此次首航,填补泉州市直接进口小麦空白,标志着泉州港正式成为涵盖小麦、大麦等六大品类的综合性粮食进口枢纽。

4月13日,载着2.9万吨进口小麦的MAJORCA轮靠泊肖厝港。
粮食集散业务是泉州港肖厝物流码头的优势经营之一。在内贸运输之余,该码头于2014年获批成为国家首批进境粮食指定口岸,成为泉州港内唯一的进境粮食指定监管场地。过去,受限于检验检疫能力和仓储条件,泉州港仅允许进口大豆,品类相对单一。
近年来,泉州粮食加工企业生产规模的逐步扩大,对多品种粮食的进口需求日益增强。以泉港区临港粮油加工企业益海嘉里金龙鱼福建企业群为例,该企业群由世界500强企业新加坡丰益国际投资,已构建起涵盖食用油、面粉、大米、蛋白饲料等的大型综合性产业链集群,并持续扩建新的加工项目。去年,该企业群订购大豆、小麦、稻谷等近200万吨,其中进口小麦均从深圳口岸入境,再转运至泉州。

为充分利用湄洲湾优越的航道条件,提升港口利用率和业务量,助力粮油食品加工企业做大做强,泉州市和泉港区两级政府多年不懈努力,争取泉州港向“综合性粮食进口枢纽”发展。去年下半年,海关总署正式批复了泉州港粮食指定口岸资质的扩项申请,新增小麦、大麦、玉米、高粱、豌豆等五类粮食品种,涵盖了全球主要的粮食贸易品类。
作为扩项批复后的首艘到港船舶,“MAJORCA”轮的安全靠泊,有效验证了肖厝物流码头在港口接卸、检验检疫、仓储物流等全链条的能力。为确保此次靠泊作业顺利进行,泉州海事局科学研判恶劣天气的影响,充分利用“CCTV+无人机+电子巡航”的立体监控手段,调派执法人员现场监护船舶靠泊作业,并实时跟踪小麦运输船的航行动态,为船舶的安全进港靠泊提供了全过程保障。
在船舶安全靠泊后,海事、边检等部门还为运输进口粮食的国际航行船舶提供了24小时服务的“绿色通道”,确保进口粮食船舶能够优先进港、优先靠泊、优先卸货。
“以前,每进口一批小麦都需要中转运输,不仅运费成本高,运输时间也长。粮食生产有淡旺季之分,原料供应的及时性对生产影响很大。现在,泉州港能够直接进口小麦了,这对我们来说方便多了!”益海嘉里金龙鱼福建企业群的相关负责人高兴地说。
来源:泉州通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