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讯(记者 房小棋)4月24日,“2025全国百家融媒体记者重庆行”活动正式启程,来自全国各地的媒体记者齐聚山城,深入探访重庆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重庆市以创新驱动、生态优先、交通升级、文旅融合为着力点,推动城市综合发展迈上新台阶。从国防教育到生态治理,从基建布局到文旅升级,重庆的多维实践凸显了“以人为本”的发展逻辑。166舰的红色传承、中梁山的绿色转型、黄桷沱大桥的蓝色创新、华岩景区的金色名片,共同构成了这座城市“色彩斑斓”的发展图谱。
国防教育与红色文化:166舰的“第二生命”
曾驰骋海疆29年的166舰(珠海舰),退役后于2020年落户重庆,成为国防教育的重要载体。经过专业化改造,这艘功勋战舰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形式焕发新生,市民可近距离参观舰载武器、作战指挥室等区域,通过VR技术体验海上作战场景。

停泊在九龙渡口海军166舰中国网 房小棋摄
站在甲板上,我们仿佛能听到当年的海浪声。如今,作为“流动的红色课堂”,166舰不仅展示了人民海军的发展历程,更通过互动体验激发青少年的爱国情怀。未来,重庆还将结合党史、军史深化主题教育,让国防教育融入城市文化肌理。
矿山重生:激活“城市绿肺”经济
中梁山曾是重庆主城的“伤疤”——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过度开采导致山体裸露、扬尘漫天。近年来,重庆市以“两山”理念为指引,启动全市首个“生态修复+城市更新+城乡融合”三位一体试点,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将1266亩废弃矿坑打造为矿山公园和花博园。

修复后的中梁山矿山公园成为市民休闲新地标 中国网 房小棋 摄
渝隆文旅公司创新“生态修复+产业导入”模式,发展农文旅融合产业链:复垦荒地种植观光作物,利用废弃建筑引入餐饮、露营等项目,结合华岩寺等“九奇”资源开发特色文旅。如今的中梁山,四季花海绚烂,年接待游客超百万人次,成为长江经济带生态修复的典范。
立体交通网加快升级:搭建城市“大动脉”
重庆的交通建设正以“硬联通”支撑城市能级提升。世界最大跨径路轨两用悬索桥——黄桷沱长江大桥的建设如火如荼,其主跨765米的双层设计将实现快速路、轨道、主干道多交通功能叠加。项目团队应用BIM技术实现全生命周期管控,钢桁梁穿越秦岭运输、智能温控混凝土浇筑等创新举措彰显“重庆智造”实力。

智慧管理智能监控指挥中心实时大屏查看项目情况 中国网 房小棋 摄
与此同时,宝山嘉陵江大桥、铁山坪复线隧道等工程加速推进。渝长高速复线建成后,南岸至江北通行时间将缩短20分钟,进一步畅通“八横七纵一环九联络”快速路网。这些工程不仅缓解交通压力,更成为区域经济融合的“动脉”。
文旅融合与数字赋能:华岩风景区实现智慧蜕变
拥有千年历史的华岩旅游区正借力数字化焕发新活力。景区环湖步道完成智能化升级,通过物联网设备实时监测人流、环境数据,游客可通过小程序获取导览服务。作为重庆文旅名片,华岩旅游区实现年接待游客近300万人次,其佛教文化、荷花展览、腊八节等活动独具吸引力。

华岩旅游风景区主办方供图
据了解,华岩旅游区将深化智慧文旅建设,推动“山、水、洞、林、寺”资源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打造“巴山灵境”新体验。
随着“十四五”规划深入推进,重庆在生态、科技与人文领域的创新实践,正持续释放其作为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的辐射力,为全国城市转型升级提供可借鉴的“重庆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