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甑机器人正在作业。(湖北日报通讯员 杨东 摄)
湖北日报讯 (记者彭小萍、褚楠、通讯员阮班明)酒香浓郁的智能化酿酒车间内,5台红色机器人挥舞手臂,有节奏地将酒醅精准铺入甑锅里;实时更新的“石花慧酿云”平台大屏前,有着30年酿酒经验的刘忠军紧盯各种数据和红外成像画面,监督机器人“轻撒匀铺”。
4月8日,位于谷城县石花镇的湖北省石花酿酒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石花酒业”)透露,该公司自主研发的“石花慧酿云”平台已上线运行,全面启用自动泡粮蒸粮、立体恒温发酵、机器人装甑等系统,正式开启“数字酿造”。
石花酒业的前身可追溯至1870年创立的“石花街黄公顺酒馆”,至今已有155年历史。2020年,石花酒传统酿造技艺被认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24年2月,“石花酒”以百年历史底蕴和出色品质获评“中华老字号”。
“产能的需要、质量的追求、人工成本的压力,让‘智改数转’成为必答题。”石花酒业董事长曹卢波介绍,2024年11月,公司投资5亿元建成国内首个清香型白酒3.0智能化酿造中心,自主研发“石花慧酿云”平台,全力打造数字酿酒示范工厂。
走进石花酒业智能化酿造中心,传统酒香与数字跃动在此交融:通过“石花慧酿云”数据模型,公司把传统酿造技艺的15道工序、57个环节、198项工艺转化为精确数据,在监控大屏上实时更新;车间内智能生产线全速运转,智能机器人自动完成投料、蒸煮、发酵、蒸馏等一道道工序,仅有18名技术工人来回巡检。
“过去上甑凭酿酒师傅的经验,现在全靠数据说话。”石花酒业传统酿造技艺第六代传承人刘忠军介绍,传统人工上甑讲究见气压醅,酒醅撒得好不好,全凭手艺高低。如今采用机器人酿酒,依靠的是红外成像和热感应等技术。“一旦数据出现异常波动,系统便会自动预警,并给出精准的调整建议,出酒质量的稳定性更高了。”
刘忠军说,过去培养一个上甑师傅至少需要8年,劳动强度大,操作难度高。这5台机器人满负荷运转时的工作量,相当于45名熟练酿酒工人同时作业,原酒的优级品率也大幅提高。
数字化转型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研发中心已斩获国家发明专利37项,另有24项正在申报中;立体恒温发酵槽取代近万个地缸,用地效率提升8倍;酿造基地人均年产原酒从12.5吨跃升至100吨,每年可新增1万吨原酒产能、2万吨原酒储能,节能减排30%以上。
谷城县委书记、县长涂世平表示,该县将积极对接并利用省市政策,叠加本地出台落实的支持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激励措施,引导企业把更多资金投入到设备更新和技术研发中,全力支持本地企业数字化转型。
记者手记
古法上“新” 楚酒更“香”
□ 彭小萍 褚楠
当传统酿酒技艺与数字算法相遇,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
石花酒业将传承155年的古法酿造技艺拆解为精准数据,既牢牢守住白酒风味的根基,又通过效率提升拓展市场空间。
机器人精准“复制”古法技艺,数据全方位“护航”白酒品质,充分彰显了守正创新的发展智慧。
当前,白酒行业竞争愈发白热化,唯有以科技赋能传统产业,才能有效破解成本、效率与技艺传承的多重难题。
石花酒业大力推进数字化酿造,实现绿色转型,不仅为“老字号”品牌注入全新活力,更探索出一条非遗技艺现代化传承的可行之路。
实践证明,传统非遗与智能科技并非相互对立,而是相得益彰。古法上“新”,让荆楚酒“香”飘得更久更远。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