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人才是创新、创业的主力军。为充分释放青年人才活力,昌平区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护航政策,从支持人才创新创业的昌聚工程,到“科技副总”柔性引才政策,再到面向35岁以下青年人才支持政策……昌平区建立了一条覆盖青年人才谋职、就业、创新创业全周期服务链条。昌平人才政策是如何帮助企业将“人才优势”转化成“产业优势”的呢?记者将走进昌平区企业,实地探访寻找答案。

微元合成生物技术(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微元合成”)成立于2021年,致力于合成生物学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在昌平区支持青年人才创新创业等政策的推动下,企业从最初的3人初创团队成长为一家拥有5000平方米研发中心、200余人,其中青年人才占比约80%的合成生物重点企业。近日,记者走进微元合成,解码政策“密码”如何助力企业“孵化蝶变”。

在合成生物的实验室里,身着白大褂的青年研究员们正专注于合成生物技术开发,他们手中的生物制造阿洛酮糖新食品原料项目前不久刚完成国家卫健委—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专家评审和公开征求意见,有望成为我国首个通过遗传修饰微生物生物制造的新食品原料。
“目前,微元合成打通了从前端的研发,到小试中试,再到生产放大,最后到市场的商业闭环。”微元合成生物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刘波告诉记者,取得喜人成绩的背后,离不开属地政府的扶持和帮助。
在昌平区现行的青年人才政策让青年人才既能“乐其业”,还能“安其居”。刘波特别提到,昌平在青年人才创业住房保障这一块做了非常充足的工作,尤其是这次最新发布的昌平区青年人才创新创业试点政策,拿出了很多套住房,给青年就业创业人才提供一周到三年的免费或很优惠的住房补贴。“对于创新创业企业来讲,这是一个非常吸引人或者是有力的政策保障。”
4月17日,昌平区试点发布了多项专属政策和保障措施,涵盖谋职、就业、创新创业3个领域和专项基金、赛事补贴、科研资助等9类条款,打造让青年人才创新活力充分涌流、创业梦想加速绽放的“首选地”“首站地”。

政策红利正在转化为产业集聚效应。如今的微元合成已累计股权融资金额超5亿元,投产运营了超50亩的国际领先、智能化、柔性的工程放大中心和生物制造基地,阿洛酮糖、甘露醇等多个产品管线即将或已经完成商业化。
微元合成所在的未来科学城也越来越完善,配套政策也越来越丰富。刘波告诉记者,作为初创公司,微元合成将一直致力于合成生物制造技术的开放。昌平的青年人才生态圈也给予了他十足的信心,他说:“在昌平接触了非常多的合成生物领域创业的青年人才,很多都是我们的朋友,我们也跟他们做了昌平区的介绍,相信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才想参与合成生物制造领域,来到未来科学城。”
图文/石晶
来源:北京号
作者:北京昌平官方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