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当年“国旗卫士”,今朝“致富尖兵”!湖北这位90后受国家表彰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8 10:31:00    

15年前,326次零失误将国旗升向祖国的蓝天,部队教会杨愉锐的,不仅是分秒不差的纪律,更是对“中国红”的永恒信仰。

4月28日,2025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湖北省武穴市大金镇周梓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杨愉锐获评“全国劳动模范”。今天,作为全国劳动模范再次站在国旗下,杨愉锐的内心非常激动澎湃,这面旗帜见证的不仅是个人成长,更是一个退役军人永不褪色的忠诚与担当。

杨愉锐当年在国旗护队时的照片

杨愉锐2025年4月28日重回天安门广场时敬礼的照片

他说,从天安门广场到田间地头,变的是战场,不变的是冲锋的姿态。326次零失误不是终点,而是乡村振兴的新起点!


国旗红映照初心:脱下军装,扛起锄头

2009年,18岁的杨愉锐以挺拔身姿入选武警北京总队天安门国旗护卫队,两次荣膺“优秀士兵”。2011年退役时,面对北京国企的“金饭碗”,他却攥着家乡的泥土做出抉择,他要让家乡人民挺直腰杆。

“都说他是傻子!”村民老伯回忆道。但这位“傻子”带着20多本农机手册返乡回到老家,白天在田垄间摸索,夜晚挑灯研读,硬是把铁疙瘩般的农机拆解成致富密码。

2019年,他斩获湖北省“工匠杯”农机大赛冠军;2023年,更闯进全国农机维修大赛四强,用实力击碎“种地没出息”的偏见。

杨愉锐说,从天安门广场到田间地头,变的是战场,不变的是冲锋的姿态。他要将乡村振兴作为新的“升旗任务”:三年内把梓秀新村发展成“劳模示范村”,让更多特色的农产品像五星红旗一样成为“中国骄傲”。


农机战车开道:指尖管理取代面朝黄土

“以前累死累活赚不到钱,现在咱也是技术工!”曾经的贫困户老李摸着合作社的插秧机笑道。

杨愉锐创办的家庭农场流转2000亩土地,引进工厂化育秧、机械化插秧技术,让每亩增收300元。他独创的“合作社+企业+农户”模式,像齿轮般咬合起45户脱贫户,每户年增收超9000元。

“部队教会我打胜仗,现在要带乡亲们打赢土地上的战役!”他自费50万元修路,成立农机培训中心,将“指尖管理”理念播撒在每块农田。昔日的“脏乱穷”村庄,如今农机轰鸣声与稻浪共舞。


兵锋所指焕新颜:三场硬仗重塑周梓

2021年,杨愉锐全票当选村支书,“军营作风”瞬间席卷梓秀新村。杨愉锐撸起袖子,给全村来了三仗。

第一仗是拆危房建车间,废弃宅基崛起扶贫车间,村集体收入三年翻番;第二仗是治污焕新,硬化道路铺到门前,路灯点亮归乡路,污水塘变身文化广场;第三仗是引凤还巢,产业活了,年轻人回来了,空心村涌动着青春脉搏。

当暴雨突袭,他带头跳进齐腰深的水沟防汛;疫情来袭,21万元捐款化作护佑乡亲的铠甲。一股“兵劲”依然烙印在心底。


荣誉勋章镌刻赤子心

奔跑在乡村振兴最前线

从"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到"全国技术能手",杨愉锐的奖章铺就了一条乡村振兴的进阶之路。但在他心中,最闪耀的勋章是村民的笑脸:路灯下跳舞的老太、扶贫车间里的笑语、田埂上追逐的孩童。

“军装绿、国旗红、党徽金,底色永远是为人民服务!”望着金黄的稻浪,这位“荆楚楷模”目光坚毅。在他的蓝图里,周梓村正朝着“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战场高歌猛进,而他的战位,永远在乡村振兴的最前线。


人物名片

杨愉锐,1991年生,中共党员,武穴市大金镇梓秀新村党支部书记。退役12载,他用钢铁意志在田野间竖起新时代“兵支书”的旗帜,诠释着“退役不褪色”的军人本色。

(长江云新闻记者 尹晨 刘庆志 王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