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牟凡)“乡村振兴,富民强村,我们要立大志,迈小步,不停顿,走远路。”3月25日,湖北省恩施州来凤县革勒车镇桑树坪村党支部书记姚俊的这句话,道出了这个山区村庄的发展哲学。

来凤县革勒车镇桑树坪村航拍图。姚俊 供图
桑树坪村平均海拔800米,有329栋闲置的老房子、300多亩有机藤茶基地,还有看云海、日出的绝佳观景点。每年来此避暑休闲的游客近10万人次,为村里的旅游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如何让“民房变民宿、村庄变景区”?这是姚俊上任3个多月来不断思索的问题。通过不断走访摸底,他对村里的发展道路有了明晰的思路。

来凤县革勒车镇桑树坪村藤茶基地。姚俊 供图
发展乡村旅游,人居环境是“门面”。桑树坪村通过常态化开展“清洁家园”行动——“扫干净、摆整齐、清通透”,并形成长效管理机制。每周由公益性岗位保洁员落实“一扫二净”:全面清扫一次,捡拾两次白色垃圾。通过全方位无死角的环境治理,村庄颜值大大提升。
此外,村里的多功能活动室成为村民活动的阵地,活动室集文娱活动、项目培训、集体议事、周末课堂等功能于一体,方便村民空闲时间开展娱乐活动、参加技能培训、传承非遗项目等。姚俊利用自己创业、做直播的经验,邀请传统文化主播王知铭到村拍摄来凤漆筷、牛皮大鼓、铜锣、铜钹、砻谷机等,通过短视频传播非遗和农耕文化,为桑树坪村吸引流量,打响知名度。

来凤县革勒车镇桑树坪村的日出云海。姚俊 供图
桑树坪村历来有耕读传家、尊师重教孝亲的传统,同时受恩施市家玥乡村图书馆启发,桑树坪村立志打造全州第一个阅读村。村里通过在外能人捐献、爱心人士赠送、上级支持购买等方式,筹集3000多册书籍,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农家书屋等阵地,推动“家家藏书、人人阅读”。
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还把群众的文化生活统筹到日常工作中,依托村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农家书屋等阵地,实现群众文化活动全覆盖。农家书屋结合共读活动、技能培训,吸引儿童和青年打卡,让文化成为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随着青壮年外出务工,留守村民间的交流日益减少,桑树坪村创新推出“坝坝茶”模式:在村委会前的坝子摆上桌椅,用村集体种植的藤茶和绿茶招待村民和游客。一杯茶,成了情感联络站、信息交流站,通过坝坝茶这种方式,村民之间、村民与村干部之间的交流沟通日益紧密。“外地人、本村人聚在这里聊天,村里的凝聚力自然就起来了。”姚俊说。

来凤县革勒车镇桑树坪村的“舍予舍院”民宿。姚俊 供图
“城里有间房,乡村有个家”——桑树坪村瞄准城市人群对乡村康养、乡愁体验的需求,发展“民宿+”新业态,投资1000多万元的“舍予舍院”民宿已成标杆,古色古香的建筑、小桥流水的景致,让这里成为打卡地。
桑树坪村以“武陵山中的莫干山”为定位,整合森林徒步、云海观景台、农耕教育等资源,推动农文旅融合。300多亩“小藤匠”有机藤茶基地不仅带动茶农增收,更成为生态旅游的亮点。藤茶芽头冒绿时,茶农除草施肥的身影与青山相映,勾勒出一幅产业兴、生态美的画卷。

来凤县革勒车镇桑树坪村露营地。姚俊 供图
桑树坪村的发展蓝图清晰可见:以乡村旅游为支点,推动产业升级。从阅读村到坝坝茶,从藤茶基地到高端民宿,桑树坪村正通过“小步快走”实现“长远目标”。
姚俊总结:“乡村振兴没有捷径,必须脚踏实地。我们既要留住乡愁,也要创造价值。”如今的桑树坪村,正在武陵山的云雾间书写属于自己的振兴故事。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